沈阳公墓说说中国传统丧葬礼俗中的哭丧仪式
2021-04-19 沈阳公墓龙生墓园官网
沈阳公墓说说中国传统丧葬礼俗中的哭丧仪式
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。哭丧仪式贯穿丧仪始终,大的场面多达数次。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。
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"唱哭",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。许多民族并有哭丧歌舞仪式。彝族人称此为"跳脚",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尸旁跳,边跳边唱孝歌,据说这样可以为死者踩平通往阴间的荆棘之路。景颇人称此为"布滚戈",要请附近各寨的青年男女同跳,通宵达旦。除此之外,还要安排两个身着长衫的男子持矛舞蹈,绕竹幡作刺击状,以示驱邪。最早由执绋者唱挽歌送丧的风俗,起源于汉代。
从形式上来看,现代民间哭丧歌,亦即挽歌可以分成三类:一是"散哭"; 二是"套头"; 三为"经"。散哭的特点是"随心翻",想到什么就哭什么,搭着什么就唱什么,没有限制。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,自责对长辈的不孝,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。至于套头,是有内容的限制的。主要有"抱娘恩"、"十二个寻娘"、"十二月花名"等。哭的时候是哭别人的好处,诉自己的苦楚。
出殡时,女儿或媳妇要唱"出材经",回来后唱"床祀经"。唱"亭子经"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在阴间路上歇脚乘凉。当设灵台的时候,要唱"灵台经"。这种唱经的习俗大多由女性来主持,是为了让死者平安的到达阴间。